林子俞 “做产品是为了有趣——理性分析 + 感性洞察” 需求基础概述 1. 什么是需求? 定义:在特定场景下,用户为解决问题而产生的目标渴望。 公式:用户 + 场景 = 需求 本质:满足用户欲望或消除恐惧(参考马斯洛需求模型和七宗罪理论)。 2. 用户需求 vs 产品需求 类型描述特点 用户需求用户提出的解决方案(如"想要更快的马")不可直接开发 产品需求经分析后的可执行方案(如"开发汽车")可量化目标 3. 真实需求 vs 伪需求 案例: 用户说"需要钱" → 真实需求可能是"支付医疗费" 用户说"喜欢黄金" → 可能只是表象需求 辨别方法: 追问"为什么需要?" 观察用户行为数据 — 需求挖掘与分析 1. 用户需求的三重特点 用户倾向直接提解决方案 需求描述会经过主观加工 需求随用户阶段变化(如游戏新手→资深玩家) 2. 挖掘方法 (1)用户洞察 深度访谈:结构性/非结构性访谈 场景还原:观察用户实际使用场景的5要素: (2)数据分析 关键指标:渗透率、留存率、转化路径 分析维度:现状分析 + 变化趋势 3. 需求九要素 需求类型(政策/普通) 发生场景 解决的核心问题 现有解决方案 预期目标(需量化) 价值评估(频次/用户量/刚需度) 初步优先级 预期解决方案 基础信息(提出人/时间节点) 需求管理框架 1. 需求池搭建 字段说明示例 所属板块产品模块划分WAP端/小程序端 需求来源需求产生渠道用户反馈/竞品分析 优先级四象限法则重要且紧急 2. 优先级评估模型 四维度加权法: 业务价值(权重40%) 影响范围(权重30%) 实现成本(权重20%) 战略匹配(权重10%) KANO模型(辅助参考): 必备型需求 → 必须优先满足 期望型需求 → 影响满意度 兴奋型需求 → 带来惊喜 3. 需求变更控制 减少变更的6个方法: 需求评审前与业务方充分确认 建立《需求提交规范》 进行多角色需求评审 预留20%缓冲时间 采用敏捷开发模式 定期同步项目进度 — 需求自检清单(精选) 是否明确需求的核心用户画像? 竞品如何处理同类需求? 需求是否符合产品现阶段战略? 成本收益比是否合理? 是否有数据验证需求真实性? — 核心观点 需求本质不变,但解决方案会迭代 不要完美主义:3个需求解决80%问题 > 10个需求解决100% 警惕伪需求:用户说的≠用户要的 优先级是动态的,需定期重新评估 产品经理干货分享:产品人 - 产品经理交流社区 - www.chanpinren.com